桂枝加芍药汤:调和营卫、理脾和中、缓急止痛

桂枝加芍药汤(方组,临证参考用量):桂枝9g芍药18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7枚。上5味,以水1400ml,煮取600ml,去滓,温服200ml,每日3次。功效调和营卫,理脾和中,缓急止痛。(主治)主证:发热,恶寒,自汗,腹满时痛,喜按,下利。副证:苔白薄,舌质淡红,脉弦细或弦而无力。  临证加减1。本方加附子或白术、附子,治梅毒风湿病。(历节痛风)、脚气等...

桂枝加芍药汤(方组,临证参考用量):桂枝9g芍药18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7枚。上5味,以水1400ml,煮取600ml,去滓,温服200ml,每日3次。

功效

调和营卫,理脾和中,缓急止痛。

(主治)主证:发热,恶寒,自汗,腹满时痛,喜按,下利。副证:苔白薄,舌质淡红,脉弦细或弦而无力。  

临证加减

1。本方加附子或白术、附子,治梅毒风湿病。(历节痛风)、脚气等病。

2.本方合人参汤加罂粟壳治肠炎腹泻日久,致体虚贫血者。

3。本方加黄连、马齿苋、黄芩治热痢。

4.本方加人参、怀山药、白术治虚痢。

5。本方加肉苁蓉、当归、生首乌治疗病后阴亏便结。

6.本方加元胡、枳壳治胃脘痛。

7。本方加海浮石、硝石、大黄、赤石脂治疗发热出疹。

8。本方合大建中汤(去饴糖)加生首乌治疗脾胃虚寒之习惯性便秘.

9.张仲景用芍药止痛的配伍规律探讨:温经止痛常配附子、桂枝、吴茱萸、细辛等,用于各种寒性痛症。清热止痢、清热利湿,常配黄芩、知母等,用于热痢腹痛、热性痹痛。温中补虚、缓急止痛,常配饴糖、桂枝、甘草等,用于虚寒腹痛及胃脘痛等症。调肝养血配当归、川芎、阿胶等,用于妇人下血、妊娠腹中痛.行气通便、疏肝理气、缓急止痛常配大黄或柴胡、枳实等,用于腹痛拒按、大便秘结等里实证或肝气郁滞之胁肋痛.芍药止痛剂量均重用至六两,如小建中汤、桂枝加芍药汤等。

原文

本太阳病,医反下之,因尔腹满时痛者,属太阴也,桂枝加芍药汤主之;大实痛者,桂枝加大黄汤主之。(279)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三两.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,炙大枣十二枚,擘生姜三两。切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分三服。本云,桂枝汤,今加芍药。桂枝加大黄汤方桂枝三两。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,切甘草二两.炙大枣十二枚。擘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提要

辨太阳病误下致邪陷太阴的证治

释义

本条辨太阳病误下后,导致邪陷太阴的两种转归及证治。邪在太阳之表,当以汗解之。若医者失察,反用下法,是属误治,易致病邪内陷,陷入太阴则脾伤气滞络瘀,随病邪轻重,或体质不同,而呈现两种证候,

其一,腹满时痛者,桂枝加芍药汤主之。以方测证,此条之病机是邪陷太阴,脉络不和,筋脉拘急,而非脾阳虚损,故未见吐利、食不下及腹满痛等证。由于脾家气滞,络脉瘀阻,故曰属太阴也。惟其脾阳无明显虚损,则有阳通之机。当其通时,疼痛自减,当其不通时,则腹痛时作,因之曰:腹满时痛。法当通阳和络,缓急止痛,方宜桂枝加芍药汤。

其二,若气滞络瘀较重,而见“大实痛”者,即腹部持续而严重的胀满疼痛,则不仅是气血不和,且有阳明之实,证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,大便不通。此为太阴阳明同病,故此时当通阳和络,缓急止痛,兼以泻实除满,方用桂枝加大黄汤。此证的腹满痛是属脾气不和,气滞络瘀兼挟积滞的虚中挟实证,故与阳明实证的单纯燥热邪气盛实不同。此证大实痛,并无燥热津伤之象,彼证腹满硬痛,燥热津伤显著,以此为辨。

选注

成无己:表邪未罢,医下之,邪因乘虚,传于太阴,里气不和,故腹满时痛,与桂枝以解表,加芍药以和里;大实大满,自可除下之,故加大黄,以除大实。(《注解伤寒论·辨太阴病脉证并治》)

汪苓友:此条系太阳病传人太阴之证。太阳何以骤传入太阴,成注云:“表邪未罢,医下之,邪因乘虚,传于太阴,里气不和,故腹满时痛。”此阳邪陷入阴分也,故仍用桂枝汤,以解太阳未尽之表邪,加芍药以和太阴里虚之腹痛;……如腹满痛甚,又为大实之证,其用桂枝汤,不可加芍药(指不可用桂枝加芍药汤,笔者注)以治之,何也?以其入胃家本实,虽因太阳病误下,热邪传入太阴之经,然太阴之邪,已归阳明而入于腑,此非里虚痛,乃里实痛也。

成注云:“大实大满,自可除下之,故加大黄”者,以太阳之邪犹未尽故也。(《伤寒论辨证广注·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》)

程郊倩:误下太阳而成腹满时痛,太阴之证见矣。然表邪内陷,留滞于太阴,非脏寒病也。仍从桂枝例升阳邪,但倍芍药以调和之。倘大实而痛,于证似可急下,然阴实而非阳实,仍从桂枝例升举阳邪,但加大黄以破结滞之物。(《伤寒论后条辨·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》)

桂枝加芍药汤:调和营卫、理脾和中、缓急止痛,伤寒论,第1张

张隐庵:本太阳病,医反下之,因而腹满时痛者,乃太阳之邪入于地土而脾络不通,故宜桂枝加芍药汤主之,此即小建中汤治腹中急痛之义也。大实痛者,乃腐秽有余而不能去,故以桂枝加大黄汤主之。(《伤寒论集注·辨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篇》)

冉雪峰:桂枝、四逆是太阴病正面、太阴常法。……桂枝加芍药、桂枝加大黄是太阴反面、太阴变法。总之,不离太阴为近是,各家见有桂枝,即扯向太阳,经论旨意毫未领略。……就条文推阐,可看出几项意义。

(一)标明出太阳病,可见太阳转入太阴,本太阳病四字,已成追溯过去的名词,各注多谓太阳未罢,未罢何以为太阴,据何项条例,凭何项意义,断为未罢,混扯太阳,实说不下去。

(二)医反下之,是太阳,不是太阴,下为太阳转属太阴病变的关键,太阴无下法,而此加芍药、加大黄又生出下法来,下后用下,与太阳陷胸栏下后用下同,混扯阳明,义更难通。

(三)因尔腹满时痛,腹满时痛四字,是太阴正确的象征,即为太阳转太阴,切实的凭据。其知道者,在知事理之因,因尔两字写得十分透明,兹再补出,不宁上条新显,较提纲又是一翻景地。

(四)桂枝为群芳之魁,泛应曲当,可以和外,可以和内,究之温煦暖营,是为温法,加芍药,加大黄,是为寓温法于下法之中,适合太阴下而不下、不下而下意旨。总以上观,此是太阴的温法,不是其他温法;太阴的下法,不是其他的下法。桂枝而纳入大黄,定法中有活法;大黄而融入桂枝,活法中又有定法,反不失正,变不乖常,始终仍是用温,始终仍是禁下。(《冉注伤寒论·辨太阴病脉并治》)

评述

关于本条的病机,注家有两种分歧:一为本证是否太阴兼太阳表证;一为“大实痛”是阴实或阳实的问题。桂枝加芍药汤证有注家认为是太阳病未解,又用下法致邪陷太阴而兼太阳证。故用桂枝汤以解外,加芍药缓急治腹痛。但是纵观本方证的病证及方药配伍,方中桂枝仅用三两,而芍药用了六两。芍药为血分药,其用量倍于桂枝,它的敛阴功效则制约了桂枝的辛温解表作用。此处的桂枝是起入经脉通行阳气、配芍药调和太阴气血阴阳的作用,可见本方在此条并不为解表而设。又本证的要点是“腹满时痛”,而不同于阳明病的腹满不减、减不足言。本证虽因太阳病误下,邪陷太阴,但它是邪在太阴之脉络,故不是太阴病本证,而是太阴病变证。由于人体体质的差异及太阳表证的轻重不同等因素,虽同属太阳病误下,同属病在太阴,但太阴功能损伤亦有不同,此为太阴阳虚不显,而太阴脉络不和之证,因此,持太阳病未解之说,难以成立。关于阴实与阳实之争,首先应以原文为依据:“大实痛”是继“腹满时痛”而言。“大”者,言其病势重;“实”者,邪实拒按,兼阳明之便秘,腹满疼痛。由于太阴与阳明为表里,太阴脾家受邪,邪气转入阳明,使阳明腑气不畅,因而腹满而痛。故此证实为太阴阳明脏腑同病,但病机重在太阴,阳明实而不甚。

治法

通阳益脾,调和气血,缓急止痛;大实痛者,佐以通滞泻实。

方药

1、桂枝加芍药汤方

2、桂枝加大黄汤方

方义

1、桂枝加芍药汤即桂枝汤倍用芍药。对于本方的治法,历代注家见解也不一致。如陆渊雷氏《伤寒论今释》认为本证是太阳病未解,由于误下邪陷而形成太阴兼表证。故用桂枝汤以解外,倍用芍药和中缓急止痛。笔者认为本方是以桂枝汤和脾通阳,倍用芍药以益阴和血,缓急止痛。临床上,但证见腹满时痛,脉弦细,舌质变化不大,舌苔薄白者,多属脾家气血不和,脉络不畅,使用本方治疗每能奏效。因此,本方并非表里双解之剂。本证的特点是“腹满时痛”,病“属太阴”,乃脾家气血不和,脉络不畅证,故理中、四逆诸方均非所宜。

2、桂枝加大黄汤即桂枝加芍药汤再加大黄组成。本方以桂枝汤加芍药调和气血,通络缓急止痛,加大黄以泄实邪,故用于太阴病气血失调,腹部胀满疼痛,大便不通者为宜。

方论选

柯韵伯:妄下后,外不解,而腹满时痛,是太阳太阴并病。若大实痛,是太阳阳明并病。此皆因妄下而转属,非太阴阳明之本证也。脾胃同处中宫,位同而职异。太阴主出,太阴病则秽腐之出不利,故腹时痛。阳明主纳,阳明病则腐秽燥结而不行,故大实而痛。仍主桂枝汤者,是桂枝证未罢,不是治病求本,亦不是升举阳邪。仲景治法,只举目前,不拘前证。如二阳并病,太阳证罢,但潮热汗出,大便难而谵语者,即用大承气矣。此因表证未罢,而阳邪已陷入太阴,故倍芍药以滋脾阴而除满痛,此用阴和阳法也。若表邪未解,而阳邪陷入阳明,则加大黄以润胃燥,而除其大实痛,此双解表里法也。凡妄下必伤胃气,胃阳虚则阳邪袭阴,故转属太阴;胃液涸则两阳相搏,故转属阳明。属太阴则腹满时痛而不实,阴道虚也;属阳明则腹大实而痛,阳道实也。满而时痛,下利之兆;大实而痛,是燥屎之征。桂枝加芍药,小试建中之剂;桂枝加大黄,微示调胃之方。(《伤寒来苏集·伤寒论附翼·太阳方总论》)

王晋三:桂枝加芍药汤,此用阴以和阳法也。其妙即以太阳之方,求治太阴之病。腹满时痛,阴道虚也。将芍药一味,倍加三两,佐以甘草,酸甘相辅,恰合太阴之主药;且倍加芍药,又能监桂枝深入阴分,升举其阳,辟太阳陷入太阴之邪;复有姜枣为之调和,则太阳之邪不留滞于太阴矣。又曰:大黄入于桂枝汤中,欲其破脾实而不伤阴也,大黄非治太阴之药,脾实腹痛是肠中燥屎不去,显然太阴转属阳明而阳道实,故以姜桂入太阴,升阳分,杀太阴结滞,则大黄入脾,反有理阴之功,即调胃承气汤之义,燥屎去而阳明之内道通,则太阴之经气出注运行而腹痛减,是双解法也。(《绛雪园古方选注·和剂》)

点评

芍药具有阴柔收敛、缓急止痛和破血等多种功效。本条太阴病腹满痛用芍药,并非取其敛阴补血,而是取其和脾通络、缓急止痛之功。芍药与大黄配伍,是取其凉泻;然而有桂枝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配伍,又不同于单纯凉泻,故与苦寒泻下的三承气汤完全不同,本条属太阴阳明同病,而重在太阴,故与纯为阳明热结者异。

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若文章内容涉及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并表示歉意; 2.文中所涉及药方,中医建议,请勿盲目试用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99ki.com/jingfangyili/1184

相关推荐

倪海厦老师推荐的中医书籍

倪海厦老师推荐的中医书籍

1.黄帝内经2.神农本草经3.伤寒论4.金匮5.针灸大成6.伤寒杂病论7.千金要方 翼方(古籍部份)近代优良中医书籍1.中西汇通医书五种...

话题 2023.06.07 0 1165

中医治愈奇病集成【14】

定时头痛[病案]张某,男,49岁。1985年3月29日诊。自述每日凌晨四五点钟开始左眼发胀,随之左侧头痛,胀痛渐剧,如爆如裂,到中午12点左右渐减而愈,日日如此,经中西医治疗不效。刻诊脉细数,余无他症...

经方入门 2021.12.21 0 368

艾灸治癌 有实践有疗效

灸神阙、关元急救胆囊癌休克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黄金昶2010年11月,我到南方某省会城市一所985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会诊,曾以艾灸神阙、关元为治疗手段,成功抢救了一个休克昏迷的肿瘤患者。某某,女...

经方入门 2021.12.21 0 341

中医治愈奇病集成【13】

面痛如燎[病案]赵某,女,60岁。1982年9月1日出诊。右侧三叉神经痛已五年余,每日发作40~100次之多,每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不等。经用多种治法均不见效。形体肥胖,面色潮红,口干口臭,面部剧痛难忍...

经方入门 2021.12.20 0 3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