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治愈奇病集成【14】

定时头痛[病案]张某,男,49岁。1985年3月29日诊。自述每日凌晨四五点钟开始左眼发胀,随之左侧头痛,胀痛渐剧,如爆如裂,到中午12点左右渐减而愈,日日如此,经中西医治疗不效。刻诊脉细数,余无他症。[治则]补血平肝。[方药]当归30克,熟地30克,白芍30克,石决明30克,川芎10克,柴胡10克,黄芩10克。嘱发病前二小时服药,6剂痊愈。随访二年,未复发...

定时头痛[病案]张某,男,49岁。1985年3月29日诊。自述每日凌晨四五点钟开始左眼发胀,随之左侧头痛,胀痛渐剧,如爆如裂,到中午12点左右渐减而愈,日日如此,经中西医治疗不效。刻诊脉细数,余无他症。[治则]补血平肝。[方药]当归30克,熟地30克,白芍30克,石决明30克,川芎10克,柴胡10克,黄芩10克。嘱发病前二小时服药,6剂痊愈。随访二年,未复发。(见《四川中医》1988年第1期)[评析]本例少见。早晨四五点钟属肝木,为木气上达之时,因其肝血不足,不能涵肝,阳气有向外向上之势,其气乘寅卯木气上达之机上冲头目,故而发病。其病机为肝血不足,故以四物汤加平肝之品治愈。(吕志连)

血管神经性水肿头痛[病案]倪某,男,32岁。右颞颊部反复发作性局限浮肿已五年,浮肿范围小者如鹅卵,大者如手掌,似拳状隆起。每次发作持续3~7天方退,但不数日又发作,有时伴有荨麻疹,严重时伴有偏头痛、上腹痛。检查:皮肤划痕试验阳性,嗜酸性细胞661/立方毫米。诊断为慢性复发性血管神经性水肿。经10%葡萄糖酸钙静注,奴佛卡因静脉封闭,自血疗法,针灸,口服苯海拉明、冬眠灵、利血平及组织疗法,并请五官科作扁桃体切除等,均无效。又经反复发作一年后,因伴有严重发作性剧烈头痛而来诊断。

[治则]养血活血。[方药]生地9克,当归9克,白芍6克,川芎3克,服2剂后,症状显著好转,服6剂后不再发作。四个月随访未复发,迄今已四年仍未复发。(见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1964年第2期)[评析]本病为一种局限性的皮肤或粘膜突然发作的急性浮肿,一般好发于口唇,或整个面部,亦有发于咽喉部,如不及时治疗,可引起窒息。发作时往往伴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所以有时被误诊为胆囊炎、肠梗阻、阑尾炎等。《备急千金方》曰:“突然面目肿起……口噤不得言。”认为本病属于“瘾疹”。本病治疗上颇为困难,往往用中药养血活血之四物汤治疗而收到较好的疗效。(黄宣能)

头痛(蛛网膜下腔出血)[病案]李某,男,53岁。于1970年10月初诊。有高血压病史十年之久,血压高时达22.6~25.3/13.3~14.6kPa(170~190/100~110毫米汞柱)。近因工作紧张,突然发病。夜间去厕所时,昏厥在地,被人发现后,送到某医院。西医检查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。抢救数日之后,请中医诊治。临证所见:神志清,左半身不遂,右侧面瘫,头晕头痛,反应迟钝,面赤,记忆力减退。舌强语謇,烦躁,舌淡、苔白滑,脉滑稍大。血压25.3/14.6KPa(190/110毫米汞柱)。

[治则]清心泻肝,通窍化痰。[方药]决明子30克,生石膏30克,黄芩12克,龙胆草30克,川牛膝12克,川郁金12克,夏枯草15克,苦丁茶15克,桑寄生30克,菖蒲9克,胆南星9克,瓜蒌仁30克。3剂药后,血压降至21.3/14.6kPa(160/110毫米汞柱),头晕减轻,语言謇滞好转,尚有烦躁,左手可稍向上抬举,手指略能动。自己回忆发病前说:只觉头痛厉害,随即不省人事。舌淡红,脉滑。再以上方去夏枯草,加莲子心3克,远志9克。续服3剂后血压正常,头晕大轻,烦躁减,言謇又好转,左半身活动稍见恢复,尚不利,舌淡红,脉滑。治以益气通络为主:黄芪31克,桑寄生31克,归身15克,枸杞子12克,生山药30克,杜仲9克,瓜蒌仁25克,菖蒲12克,陈皮12克,胆南星9克,黄芩12克,龙胆草12克,再造丸1丸(化服)。上方加减连续服药五个月后,头晕已除,语言清利,四肢运动自如,右面瘫消失,临床治愈。随访一切正常,精神饱满,记忆力完全恢复,仍从事原工作。(见《新医药学杂志》1979年第5期)[评析]蛛网膜下腔出血,临床表现为突然的剧烈的头痛。头为诸阳之会,当热邪循经上逆,则与清阳之气相搏,又热灼络伤,迫血外出,以致瘀血内阻,经脉壅阻,不通则痛。本例属心肝火郁,痰浊阻塞清窍,经络失于通达之候,立法以清心肝之热,兼以通窍化痰。三诊时以益气和营通经达络为治,方中重用黄芪、山药、枸杞子、归身、杜仲等,阴阳平调,气血双补,使机体功能迅速得以恢复。(马荫笃)

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尿潴留[病案]彭某,男,57岁,1965年6月中旬,突然两下肢酸痛,痿软无力,一周以后,下肢完全瘫痪,伴有头痛项强等症状。当地以痹症论治,未能收效。后经某院作腰穿检查,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,入院时症见头痛项强,下肢酸痛,痿软乏力,不能屈伸,心悸心闷,恶心呕吐,口渴欲饮,少腹胀满,小便涩痛,大便秘结,舌质淡红、苔薄白,脉弦细稍数、时见结代。脉搏100次/分,呼吸24次/分,血压21.0/13.3kPa(158/100毫米汞拄)。小便化验:蛋白(+),红细胞0~4,白细胞0~1。根据病史及临床脉证,辨证为阴虚阳亢,肝风内动,经络阻滞,决渎失职,少腹胀满,小便不利为当时的最大痛苦,虽属标证,急待解除,先用通利法,内服八正散,外用麝香敷脐。观察三天,反而小便癃闭,形成尿潴留,改行导尿术。[治则]活血化瘀。[方药]黄芪15克,地龙9克,川芎5克,赤芍9克,当归9克,红参5克,桃仁9克,红花5克。4剂后下肢酸痛消失,且能自行屈伸,头痛琐强等症均减轻。但拔出导尿管后,小便仍癃闭。以针刺治疗,取肾俞、膀胱俞、关元、中极、阴陵泉、三阴交,中等刺激,留针20分钟。拔针后约2小时许即排尿900毫升。以后每天按原穴针刺一次,小便通利。中药服至7剂后,下肢活动基本恢复,但又出现心悸失眠等症。改用滋阴、平肝、安神的药物:女贞子9克,桑椹子12克,玉竹9克,生地12克,石决明30克,地龙12克,生赭石12克,合欢皮15克,调理善后。共住院四十一天,临床症状消失,体质恢复,痊愈出院。(见《河南中医学院学报》1980年第3期)[评析]蛛网膜下腔出血,系指脑表浅血管破裂出血,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。本案年龄较大,血压偏高,属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破裂的可能较大。临床表现肝肾阴虚为本证,由于下焦肝肾功能失调,导致经络瘀阻,下肢瘫痪、尿潴留等急重证候,尿潴留由于是经络瘀阻,所以先用通利法、导尿术,但无效,最后用新针疏通经络而收效。在本缓标急的情况下,先用归经肝脾之活血通络为主的补阳还五汤解决下肢瘫痪问题,后用滋阴平肝的药物调理善后。至于针药并投法,《伤寒论》中载有实例,如太阳病,初服桂枝汤,反烦不解者,先刺风池、风府,却与桂枝汤则愈。”对某些错综复杂的病例,实行中药配合针刺治疗,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。(马荫笃)

风眩(亨特氏综合征)[病案]詹某,女,68岁。于1978年1月27日入院。入院时主症眩晕伴面瘫。八天前自觉头昏、恶心,次日眩晕发作,如乘舟车,身体不能自主,以致卧床不起,头部向左转动则眩晕加重,伴左耳耳鸣、重听、恶心、呕吐,吐出胃内容物及大量黄色粘液样液体,头颈及左耳乳突部疼痛,并发现口角右偏。经门诊中西药治疗未效。体检:体温37.3℃,血压18.6/12.0kPa(140/90毫米汞柱),体瘦,苍老容貌,神志清,取右侧卧位,瞳孔等大,对光反应正常,眼球活动无障碍,眼球震颤Ⅱ,左眼睑闭合不严,同侧额纹消失,左侧鼻唇沟浅,示齿口角向右偏歪,左耳廓布针头大小疱疹十余个。眼底检查:老年性动脉硬化Ⅰ。化验:血常规正常,胆固醇正常。此患者眩晕如乘舟车,闭目静卧不敢言动,耳鸣、耳聋,恶心频作,呕多痰涎,味苦,纳食即吐,颠顶疼痛连及项背,口角歪斜,便结尿赤,脉滑数。右兼浮意,舌尖赤少津。[治则]祛风平肝,涤痰降火。[方药]白菊花9克,蝉蜕6克,白僵蚕9克,荆芥5克,钩藤12克,板蓝根12克,代赭石8克,地龙9克,竹茹10克,炒山栀9克,葛根6克,甘草3克。服药4剂,眩晕、呕吐俱减,左耳廓疱疹消失,余症同前。守法继进,原方去荆芥、赭石,加白芍9克。尔后在此基础上加减处方用药。服17剂药后,配以针刺治疗,取穴:阳白、颊车、地仓、耳门、合谷等穴,以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。前后共服药35剂,于3月10日病愈出院。(见《中医杂志》1980年第12期)[评析]本病西医诊断为亨特氏综合征,属中医眩晕的范畴。眩晕一症,历代医家众说纷纭,但综其要者,其病因病机总不离乎风、痰、火、虚。其主风者,多强调内风所致,如华岫云谓:“所患眩晕者,非外表之邪,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。”本例则因外感风毒之邪而触发,故发病急卒,头项强痛,右脉兼浮。患者平素操持家务,将息失宜,劳倦无度,真阴亏耗,肝阳易动,且劳倦伤脾,健运失司,湿聚生痰,痰火内蕴,外邪得以乘虚而入,引动肝风挟痰火上冲头目而发生眩晕,称为风眩。痰浊中阻,风痰扰胃失于和降,故恶心频作,呕多痰涎,风痰走窜经络而致口眼歪斜,上壅于耳,清窍失灵,故耳鸣、耳聋。药取白菊花、蝉蜕、荆芥、葛根祛风散邪,其中葛根尤能舒缓项背筋脉,板蓝根善治病毒感染,配合山栀以清热降火,僵蚕、钩藤平息内风,赭石镇逆平肝,配合竹茹尤能降痰涎,止呕逆,地龙善于活络;甘草调和诸药,共奏祛风平肝,涤痰降火之功。服药后病势渐平,但真阴亏损显露,遂以平肝息风,育阴化痰之剂,标本兼顾,辅以针刺调和气血,以收全功。(马荫笃)

眩晕(前庭脑炎)[病案]刘某,男,35岁。患者于二周前因工作劳累,感头晕,走路摇摆不稳,继而进食后喷射性呕吐。不能步行,舍身无力。来院收住神经科病房。体检:血压18.6/12.0kpa(140/90毫米汞柱),体温36.8℃,脉率80次/分,呼吸18次/分。一般情况较差,向右侧卧时有强迫性头位。头稍活动则恶心呕吐。心、肺、肝、脾未见异常。神经系统检查:双眼有水平震颤,向左视较明显,眼底(-)。双耳听力,气导>骨导,韦伯氏征居中,咽反射存在,提腭好,伸舌居中,左上肢肌张力略低,肌力5度,左下肢腱反射略低。左上肢指鼻试验差,快速轮返功能差,反弹试验(+),两下肢跟膝胫试验尚正常,步态蹒跚。初步拟诊:小脑病变(?),前庭脑炎(?)。入院后曾用抗生素、维生素等治疗三十七天无效而请中医会诊。患者刻下头重脚轻,呕吐稀涎,舌有辣感,大便三日一行,苔薄白微腻,寸脉稍滑,关脉弦。[治则]化痰健脾利湿。[方药]半夏9克,陈皮6克,茯苓9克,甘草4.5克,白术9克,芦根9克。2剂后吐痰稍减,余症未瘥,舌苔黄腻,右寸脉滑数,两关脉浮弦有力。乃肝火上逆,挟痰上冲于肺,则口舌发辣,犯胃则吐涎沫,大便干。予苦辛通降,平肝降肺法:半夏10克,黄芩10克,黄连6克,酒军12克,积实3克,陈皮6克,芦根30克,竹茹10克。煅石决明30克,川楝子6克,枇杷叶30克(包)。连服3剂后,呕吐止,头晕大减,口中仍有辣味,大便干。后予育阴潜阳,清肺和胃:煅石决明30克,生牡蛎30克,元参30克,芦根30克,枇杷叶30克,女贞子24克,当归6克,苁蓉12克,竹茹10克。服5剂后,症情大有好转,可以散步。再予育阴潜阳,以固根本:生白芍24克,生地24克,元参24克,当归6克,鲜石斛12克,煅石决明30克,生牡蛎30克,甘草3克。共服20剂而痊愈。(见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1981年第2期)[评析]患者开始时主要为痰湿上蒙清窍,故予化痰健脾利湿。服2剂后,痰湿稍轻,继以苦辛通降,平肝降肺法治之。服3剂后,又以育阴潜阳,清肺和胃,则病情又为大减,药已中的故续育阴潜阳而收功。晨后诊断为“前庭脑炎”。随访十四年,情况良好。(黄宣能)

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若文章内容涉及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并表示歉意; 2.文中所涉及药方,中医建议,请勿盲目试用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99ki.com/jingfangrumen/1610

相关推荐

倪海厦老师推荐的中医书籍

倪海厦老师推荐的中医书籍

1.黄帝内经2.神农本草经3.伤寒论4.金匮5.针灸大成6.伤寒杂病论7.千金要方 翼方(古籍部份)近代优良中医书籍1.中西汇通医书五种...

话题 2023.06.07 0 1120

艾灸治癌 有实践有疗效

灸神阙、关元急救胆囊癌休克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黄金昶2010年11月,我到南方某省会城市一所985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会诊,曾以艾灸神阙、关元为治疗手段,成功抢救了一个休克昏迷的肿瘤患者。某某,女...

经方入门 2021.12.21 0 327

中医治愈奇病集成【13】

面痛如燎[病案]赵某,女,60岁。1982年9月1日出诊。右侧三叉神经痛已五年余,每日发作40~100次之多,每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不等。经用多种治法均不见效。形体肥胖,面色潮红,口干口臭,面部剧痛难忍...

经方入门 2021.12.20 0 298

清中化湿汤治疗中焦湿热证

谷越涛,男,1943年2月生,山东阳谷县人。196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系。现任聊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、院长助理,全国第三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山东中医药学会理事、山东省高...

经方入门 2021.12.19 0 3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