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之正本清源

现在中医很多观念都是错的,为什么是错的呢?比如说现代很多中医不遵循古中医剂量以及煎煮服用方法了。这是没有真正领悟古人的制方用意。我下面举例说明。柴胡少用用其气,重用用其味柴胡少用是用它的气,多用就是用它的味。少用呢,几克就可以了;重用的话,你看小柴胡汤中用八两,“小柴八两少阳凭,枣十二枚夏半升;三两姜参芩与草,去渣重煎枢机能”。二煎之“二”有什么深意呢,古人...

现在中医很多观念都是错的,为什么是错的呢?比如说现代很多中医不遵循古中医剂量以及煎煮服用方法了。这是没有真正领悟古人的制方用意。我下面举例说明。

柴胡少用用其气,重用用其味

柴胡少用是用它的气,多用就是用它的味。少用呢,几克就可以了;重用的话,你看小柴胡汤中用八两,“小柴八两少阳凭,枣十二枚夏半升;三两姜参芩与草,去渣重煎枢机能”。二煎之“二”有什么深意呢,古人解释得很玄虚啊,就说是 “二”得火的数,一(锅)煎取水,二(锅)煎取火。

实际上如果说你把小柴胡汤按照原方原量的话,一两等于15.625克计算的话,八两的小柴胡是多少呢?八两的小柴胡最少是120克以上,你想小柴胡汤还能够合其它的方子吗?就没法合方了,非常的大。它只有变化,所以小柴胡汤的后面有好多加减法,有明的和暗的加减法。柴胡八两,黄芩三两就构成了“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”的这个势,“木”的这个势。

那么少阳是啥?少阳是相火。柴胡、黄芩这两个搭配,是相火妄动以后用的是柴胡和黄芩,而东垣的式法和仲景的式法是不一样的。比如说补中益气汤当中,它用的升麻和柴胡,柴胡的量是非常少的,它起到一个气往上升的作用。

而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讲柴胡“苦平,主心腹,去肠胃中结气,(饮食积聚),寒热邪气,(癥瘕积聚),推陈致新。久服则明目益精”。大剂量的用,它没有毒性,它是明目益精的,是可以补精的,柴胡用的是它的根,对吧?我说的意思就是柴胡八两,它根本就没法升,不是升为主,它肯定是降,所以叫扶阴,扶阴为主。

“扶阴”是什么?扶阴就是降阳。升阳呢?升阳就是降阴。阳气升发,它在起作用的时候就是阳,它潜藏的状态就是阴,这个《内经》上说的非常清楚。简单点说,小柴胡汤就是取它的“味”,因此“去渣重煎枢机能”,少阳是什么的枢机?是阴阳的枢机,它是从阳转阴的枢机,《内经》的意思是这个意思,从少阳转入太阴了,它是从阳转阴的枢机。

少阴是水火的枢机,这个是不一样的。你看补中益气汤,“补中益气芪术陈,升麻柴胡归草参,”柴胡的量非常小,那么一点点药,(一共)下来就是个几十克的药,稍微煮一煮,用它的气调(diao)一调(diao)就行啦,用它的气,它用的(天元)气的方法。

中医的许多东西是“理法方药”一以贯之的,我们不能胡思乱想,不能够肆意妄为地乱解释。如果这么解释的话,中医的理就有n个理,结果是误人误己。好多方子其实不是任意合方,好多方子如果任意合方的话,就有n个方子。古人的方子剂量是较大的,你要真把两个方子合在一块儿,锅都盛不下的,你根本没办法煎煮,大家不知道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。

小柴胡汤的那个“去渣重煎”,其实不复杂,什么“得火气、得水气”,听起来可能比较玄,那么我们先不提这个。那一大锅药,光一个柴胡就120克,占多大的分量呢,别说别的药了。你把水倒进去以后熬,熬完以后你浓缩浓缩才行,要不然锅盛不下,就这么简单。

其实古人用词非常的明确,你比如说“阳旦者,升阳之方,黄芪为主”,升阳的不是附子是黄芪,这说明一个问题。现在我们讲“扶阳学派”,其实阳气需要你扶吗?阳气没法儿扶,阳的性质就是主升的,因此叫“升阳”,你比如说升阳益胃汤,这古人说的就很对啦;升阳散火汤,你看是“升阳”不是“扶阳”。那么阴呢,扶阴就是降阳,升阳呢就是降阴。阴阳是一个东西的两个面,而不是说有两个东西。

十一脏取决于胆

三阴是递进关系,太阴的欲解时是亥子丑,紧接着到少阴是子丑寅,到了厥阴的时候是丑寅卯,它们共同交汇在丑时,丑时所以叫鬼门关,这个时间呢,1-3点这个地方,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,也最容易发生病变。如果真的从这里出来的时候,到了寅时的时候,你看“丑地人寅子升天”,寅时的时候,逐步逐步到肺气,从循行来说是肺,从六经来说是“少阳病欲解”时,少阳病的欲解时不是“寅卯辰”嘛!这时候从阴出阳,从厥阴出然后到少阳,一阳气生,人就活了嘛,所以说“十一脏取决于胆”是有道理的。

手厥阴心包它是代君来行事,代替君王来处事。“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乐出焉”,它是臣使,它是一个臣,它不是君。这个问题我在群里面其实给大家提过,“主不明则十二官危”,其中“主”指命门的火,即命火。“命火”生“相火”,因此胆只能管十一(脏),不能管命火,因为有一个母子关系。

手心发热与手厥阴心包经

火生土有二意,一个意思是命火生了太阴脾土,另一个意思是心火生的凡土,就是胃土,就是阳土。心不能够直接行事,是通过心包来生的这个土。纯阴不生,纯阴纯阳的东西都不存在。阳得阴助、阴得阳助,这才是阴平阳秘之道。我们这个历法从“五季说”到“四季说”,《黄帝内经》就是从“五季说”到“四季说”的最好的一种。

温经汤为什么手心发热?是手厥阴心包出了问题了,里面有郁下的热,阴血不足以后不能养心,那么手心发热。这个温经汤证,脚是凉的不是热的,如果手脚心都发热,温经汤是不能用的,手脚心都凉,温经汤也不能用的。这个方子是寒热并用的方子。

柴胡桂枝汤合起来一共九味药,九降数,最终的目的是降肺金,是降气。那种手上掉皮的情况就是燥气造成的。燥来源于湿,内湿外燥,所以治湿,燥气自然就没了。燥湿如果合化,既要祛湿还要润燥,如果说湿气已经完全转化成燥气了你再祛湿就错了,润燥就可以了。

你比如说清燥救肺汤,我曾经用清燥救肺汤治过手上出现烂、干燥掉皮的病例,效果非常好。“清燥救肺参草杷,石膏胶杏麦胡麻;经霜收下冬桑叶,清燥润肺效可夸”。这个方子里面的核心药物是阿胶,阿胶的作用是润燥。

温经汤中核心药物也是阿胶,阿胶能润燥,这是核心药物。比如说那个黄连阿胶鸡子黄汤,手足心热也能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,里面的核心药还是阿胶。这个病你如果想叫它好,核心的药是阿胶,无论它的寒热。这个方子是润燥的,润燥者,阿胶为主。而《辅行诀》里讲是鸡子黄为主,清滋之方,“朱雀者,清滋之方,以鸡子黄为主”。

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一个主方。它的五味药对应的是五脏。我画的那个图其中,附子对的是肾,桂枝或肉桂对的是心,干姜对的是脾,细辛对的是肺,川椒对的是肝。这个地方的川椒就是青色的川椒。如果说是大建中汤要用的话,是火生土,要用颜色红的那个川椒。

中药的形色气味

《辅行诀》是以“味”为纲的,古人还有以“五行”立极的。有些以形,有些是气,有些是味,不管怎么说,用“形色气味”四个角度来看。我们现在只有气味,后面加了个归经,气和味,四气五味,其实还有形,还有啥?形、色,颜色,“形色气味”全部加在一块才是完整的一个药,才能把药讲清楚。

正因为如此,才有《辅行诀》里面二十五药精。木里面的木火水金土,火里面的木火水金土,它为什么?五五二十五。你看《内经》里面讲阴阳二十五种人,每一种然后再分五,五五二十五。为什么分的那么细,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,只有对应才会有运用!绝对不是一个肆意妄为,想怎么加减就怎么加减。

你一会儿左路升一会儿右路降,一会右路降左路升,其实左路升的时候就是右路降,右路降的时候就是左路升。那么靠啥?靠你的元气的推动。你元气不够了,你的根本不够了,你要去叫药物完成这么多,你下的药越多,是为妄行啊——你越想把问题解决掉,越耗伤它的元气,你乱指挥他的元气、调动他的元气去打仗。

人体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啊,人体比再高明的大夫都聪明!我们只有顺着人体气血运行的变化和他的流注方向,然后顺势而为,顺应天地阴阳四时,顺应人体的气血运行变化,适应了日节律、月节律、年节律,这才行。

而且五行都可以立极,绝对不是光以土为它的中心。土,非常重要,五脏六腑如果没有土气就不会成形,《河图》里面看得非常清楚:五不加一就成不了水,二不加五就不会成火,三不加五就不会变成木,四不加五就不会变成金。土在后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所以说“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亡”。

中医之正本清源,伤寒杂病论,第1张

阴旦、阳旦是两个极端,“冬至、夏至”,“日、月”,是一个意思。阴旦、阳旦,一个是“升阳”,一个是“扶阴”。小建中汤是六味药,六味就是水,成形就是最下面北方的水。小柴胡是七味药,七味药它是“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“,在南方的,它是阳气到头了一阴生,下面是阴到头了以后一阳生。在一天来说就是子午之时,对于一年来说就是冬至、夏至。

小柴胡加黄连丹皮汤是治少阴和少阳病相合的一个方子。冬天邪气潜藏在少阴,“冬不藏精则春必温病”,从少阴肾那里开始转出以后到哪里呢?少阳,春天的少阳开始的时候。所以它那个方子就是治少阴和少阳合病的方子。少阴的欲解时是子丑寅,刚好少阴和少阳的交会在哪里呢?是寅,在人那里嘛。

你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,你怎么能知道小柴胡还能去半夏加天花粉还加黄连丹皮呢?为什么加黄连丹皮呢?是春温。这个黄连其实就是在它之前,春的下面是夏,夏天把它截断,由黄连来截断它,叫它不能够再去往后再传了。

阴旦汤是在这基础上加了一个四两的白芍,其实,在小柴胡的加减当中,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。如果是扶阴,苦甘可以化阴,因为有芍药、甘草这种搭配,苦甘就化阴了,那就叫扶阴了!扶阴,把阴气扶起来,阳气就自然潜藏了。

在《辅行诀》里面那个小青龙,就是我们讲的麻黄汤,又叫还魂汤。麻黄汤是四味药,其实四味药对着的是肺。很简单地说,金来乘木,就这么简单的事。它怎么去排列的呢?你看麻黄是三两,青色的,入肝,在东方;桂枝,南方;杏仁七十个,你可以放在南方去作为它的仁;甘草一两,可以放在北方去,你看把左面的这个路,从下到上全部一以贯穿!如果你要把河洛全部放在一块,你看麻黄是三两,在左,桂枝在上,甘草在下,杏仁在西方。你看构成个环路,完美的一个图形。

所以,方中寓的是圆,圆的这种思维。察色按脉,先别阴阳,别完阴阳以后,这个方子出来的时候,阴阳都含在里面呢!很少有说单从阴,单从阳治;像单从阴,单从阳治的方子,到最后面只能顿服,或者是服完以后呢,马上就要转方。大家看看,发现这个规律了没有?

土旺于四季之末,各十八天,因四隅位就是土位。它不主四时,这是一种说法,这就是“四季说”。“五季说”呢,把土放在中间,长夏的这个时间。如果没土,水就生不了木,木也生不了火,火也生不了土,土生不了金,金就生不了水,都是要靠土气,后天不利不行。先天为根,后天为本。

对于人来说,从母亲的肚子里面出来的时候,呱呱坠地的时候,先天是什么呢?要这么说的话?是肺,肺主气,不呼吸人就死啦!这一瞬间,先天返后天啦!修炼的是怎么样呢?是后天返先天,形成胎息,在道家里面讲这些东西,神仙家的东西。

你看我们合方,我们都说合方其实开始于柴胡桂枝汤,柴胡桂枝汤,我们大家好好看一看,是柴桂各半合成汤,柴桂各半合成汤,一个阳旦,一个阴旦,一个是推,一个是拉,这么一推一拉之间,我们就出门了。

当时我讲课的时候给大家讲过这个道理:当好多病不会看的时候,阳旦、阴旦,一个是升阳,一个是扶阴,这个门升阳也不行,扶阴也不行,怎么办?各一半,半个升阳,半个扶阴,人就容易出去了。所以说好多病看不好,先用个柴胡桂枝汤,作为一个打底的方,或者是先用上一两付先让气机轮转起来,这是可取的方法。

按《辅行诀》来说,小青龙汤是四味药,是麻黄、杏仁、桂枝、甘草四味药。那四味药是啥意思?四味药就是地四生金,是地生的金的那个气。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,它就符合东方的这个气,对不对?那一样的道理,西方,西方白虎汤。“阳明白虎辨非难,难在阳邪背恶寒。知六膏斤甘二两,米加六合四大安。”“除桂烦渴烦燥方”。所以说那个白虎汤四味药,它加了人参就(是)五味药,五味药治中间的,因为土可以生金,光治金不行的时候,要土生金,加一味人参,元气恢复了,再用敛降肺金的方法就可以了。

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、勾陈、腾蛇,就是所谓的六神。竹叶石膏汤就是大白虎汤,它剂量变小了,所以说张仲景改了个名叫做竹叶石膏汤。北方,我们讲真武汤,这里面是玄武汤,其实是什么?就是把生姜改成干姜,就是小玄武汤了。再加人参、甘草,就形成了大玄武汤。朱雀有争议,到底朱雀是什么呢?按《辅行诀》来说,它就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,然后加干姜、人参就成了大朱雀汤,前面的叫小朱雀汤,后面叫朱鸟汤,大朱鸟汤。也有人说朱鸟汤是我们讲的十枣汤,也有这种说法。

还有人说,用黄连、肉桂、紫石英。我个人觉得还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更符合临床。那“勾陈、腾蛇”是什么东西?勾陈就是泻心汤类的方子,就是半夏泻心汤、生姜泻心汤这些方子。在《辅行诀》里黄连黄芩量都是三两,我们后面改了,黄连改了,改成一两,有的是一两半,改成半量了。一个是生姜,一个是干姜,古人也有一姜二用法,生姜和干姜不同的用法。

生姜的象是啥?它里面有水,可以补津液,它的络像什么,络脉的流动,络脉的水。干姜的水没有了,一个是温脾,一个是化饮为主的。我们光知道生姜可以温肺散寒,温中散寒,温肺化饮,实际上他是新鲜的,还有汁,汁可以补充津液对不对?胃以润为喜,脾以燥为喜,脾以健为运,胃以降为和。

那么“腾蛇”又是什么东西呢?腾蛇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承气类的方子,急下存阴,有个“阳明三急下证”和“少阴三急下证”,对吧?其实就是一个急下存阴,降阳明来存阴,其实就这么一点点事儿。

因此二旦六神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子了,它是这种外感式法,和星星有关系,法的是日月星辰。阳旦阴旦可以认为是日月,那么六神呢?可以认为是东、南、西、北。所以方子法的是“日月星”里面的“星”,五方之星。东方是什么呢?东方是岁星,南方是荧惑星,西方是长庚星,北方是辰星,中央是镇星,是五星。我们的五行最早来源于五星。

“天布五行,以运万类,人禀五常,以有五脏”。天是五,然后一分阴阳就是十;地是六,一分阴阳就是十二。天的这个和地的这个完全不一样,天地相互一加起来又是六十,所以有六十花甲子之说。日节律、月节律、年节律,四十八节,二十四节气,七十二候。中医如果不谈时间,就没法构成了。因为阴阳四时,天地阴阳四时。不讲天,不讲地,不讲阴阳,不讲四时,不讲五行,不讲六气,不讲日月七星,不讲八方,不讲九宫,不讲河洛,中医就构建不起来!

二十八宿药

所以说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。法于阴阳,阴阳是啥?可以是天地,可以是日月,还有日月星可以法。如果法的是日月星的话,这个星,我们讲的五行,五运,“五运阴阳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也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也,神明之府也,治病必求于本。”这就很简单了。

搞了半天,我们用的是啥?是五运,五运六气、五运阴阳这个体系,构建了整个中医的逻辑框架,或者说用这个构建了整个中医的理性的东西、理性的思维、框架,按照天文来构建的。

东南西北中各有星,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?东方,就是青龙,青龙是什么样的?东方青龙七宿: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;南方朱雀七宿: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;西方白虎七宿:奎、娄、胃、昴、毕、觜、参;北方玄武七宿:斗、牛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;……这样下来是四七二十八个星宿。每个星宿对应一味药,比如人参,有个“参星”看到没有?就是说人参秉的是那种气。

药物受天地阴阳四时的影响,受日月星的影响,得它的气之后就能够和人的气相互感应,古人是这样的原理来治病的。古人绝对不会想它里面有什么成份啊,而是根据这个来推测,取象类比,反复讲是取象类比的方法,把天文、把阴阳数术全部构架,放在里面,包括内证、修持全部在一块,才能构成这个体系,否则根本就不可能。

回归到古圣贤的思维去研习中医

刚才有老师说,为什么人是五脏六腑而不是其他呢?其实在中医的传承当中有许多的说法:有五脏六腑、有六脏六腑,还有七脏八腑等很多的说法,但最后流传下来的是五脏六腑。因为五脏的五对应的是天,六腑的六是对应的是地。天的用为六,地的用为五,刚好是阴阳反作。脏属阴,腑属阳,它是根据天地的规律来制定的,而绝对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。

如果说我们要真正的能够回归到古圣贤的思维当中去的时候,我们好多争论就会歇止的,因为我们好多的争论根本都是胡思乱想,不是古人的思想,不是古人的想法。可能张仲景老先生来了以后呢,看我们争论的很热闹,他会说,我根本就不是这样想的。也有可能我们会说:“张仲景老先生,请问一下那个麻黄汤,是咋构成的?它为什么要那样构成呢?”可能仲景先生回答你:“我也不知道,这都是圣人们传下来的,是传给贤人们来传播的,我不是圣人,我只是一个贤人,传播医学的,我会知道怎么用就行了,至于它为什么会创造呢,那是圣人的事情,圣人上观天、下观地、中看人,来法天、法地、法人,来创立的这个方子,我只会用它,而不知道他真正怎么来的”。

我们好好看看那个《伤寒杂病论》,它上面都写,师曰如何如何如何,从来没说我曰什么什么。为啥叫师曰呢?那张仲景的老师是谁啊?张伯祖啊,张伯祖就因为张仲景出名才出来的,我们才认识到了有张伯祖这个人。

最近呢,我主要想说的就是:大家先把自己腾空,要逐步逐步地回归,把自己的心先化掉。以天地立心,我们想一下圣贤是怎么想的?我们思之思之,就可能会和古人进行一个时空的沟通,而我们所说的东西言之有物,而不是说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。那要这样子说的话,中医还有统一的标准吗?中医是有标准的,我可以明确的给大家讲,我研究的成果是中医不但有标准,而且有非常精确的标准,有象、有数、有理、有气。

我教学生,刚开始的时候不敢教太多的理。为啥呢?讲太多了,听起来有点像玄学,学生听不懂,怎么办呢?先教他会按频道。什么叫会按频道?什么样的情况,什么样的人来了之后,用什么样的方子。他一旦会了之后就会建立信心。学生的信心来源于老师,老师的信心来源于对经典的认知,来源于临床的疗效,来源于病人的反馈。当学生看到老师这么去处理问题取得了相应效果的时候,他的信心就会真正地建立起来。真正会按频道和真懂得电视机里面的构造(它怎么来的)是两个境界。

经常会按频道的人就会说,我这个水平啊,我说不出什么道理来,就会按这个频道。哪一天这个频道按的时候不出来的时候,他会反思,为啥频道按不出来呢?他不知道什么原理,为什么频道按不出来?而这个工程师他就知道,你这个频道按不出来,可能是你电源就没有插上,再一个你程序出了问题,你的回路出了问题。那是制方者的思路,和临床运用实际上是两码事儿。

为什么说仲景的门是至平至易?是讲他的“用”非常简单。你真正了解它的道理,那是“圣人之教相也”,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够理解的。我们研究中医呀,是两个,一个是呢,通过看病人,病人给我反馈;再一个呢,看古籍,反复去推演,它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。可以说到了晚上做梦的时候,都是在推演这些东西,晚上做梦都在给病人看病。思之思之,偶尔有点小得。通过一些方法,通过一些演算,它确实能够解决我们临床上的许多疑惑。而且能够推演出这些,就如同几道例题,通过例题把它里面的公式能不能够推演出来,公式比具体做几个题要更重要,他用的就是那个原理。
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《伤寒杂病论》,我们每个条文呢,大家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层面,而不是在圣人的境界当中。如果在圣人的境界当中就不存在这些问题,不存在歧义。他是站在更高、更全、更透的角度,他把握了天地,“宇宙在乎手,万物生化心”,在这个境界当中。说句真心话,如果说真的是用圣人的境界、圣人制方的原理来要求我们临床的医生看病,几乎说,我们十人九错路,十个人九个都是错的。不是按照“圣人之教相也”,都是私自妄为,肆意妄为,自以为是而已。

作者:马新童

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若文章内容涉及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并表示歉意; 2.文中所涉及药方,中医建议,请勿盲目试用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99ki.com/jingfangrumen/1452

相关推荐

倪海厦老师推荐的中医书籍

倪海厦老师推荐的中医书籍

1.黄帝内经2.神农本草经3.伤寒论4.金匮5.针灸大成6.伤寒杂病论7.千金要方 翼方(古籍部份)近代优良中医书籍1.中西汇通医书五种...

话题 2023.06.07 0 1160

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(四)

关于乌头,有很多人不敢用,说是有大毒,在经方里很有名的方就是乌头桂枝汤,乌头40克、桂枝12克、白芍12克、生姜两片、大枣10枚、炙甘草12克。这个方剂大家一看就知道,就是在桂枝汤中加了一味乌头,桂枝...

经方入门 2021.12.24 0 1223

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(三)

治疗心脏病,一定要保证心与小肠要通畅,这样阴实就不会形成,也就是说,心脏产生的热一定要下移到小肠,要保证下移到小肠,必须要保证肺的功能很好,肺的压力够,才能百分百把心火下移到小肠。心为君主之官,神明出...

经方入门 2021.12.23 0 3008

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(二)

什么是正常人,什么是健康?中医对健康的标准是怎么看的?不能去研究病,因为病很多,所以研究健康就可以了。中医认为心与小肠互为表里,心不断的跳动,会产生热,中医把它定义为火,(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...

经方入门 2021.12.21 0 825

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(一)

经方用药,剂量要看人的大小,还有用药的时机,还要对药物药性的了解阳:辛甘发散,阴:酸苦涌泄,例如桂枝汤:桂枝,白芍,生姜,炙甘草,大枣。桂枝属阳药,白芍是阴药急时甘以缓之胸为阳,腹为阴,要去腹痛,白芍...

经方入门 2021.12.20 0 426